11月8日,来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周琦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汪兰研究员以及华中农业大学陈义杰副教授在公司轻工楼8楼会议室分别做了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参加本次交流的有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副经理周梦舟、经理助理周彬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其他教师,报告会由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志明教授主持。
首先,高志明教授向三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三位专家的研究领域、科研经历及学术成就。随后,汪兰研究员做了标题为“运输环境胁迫对淡水产品的品质影响及调控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汪兰研究员介绍:“水产品如虹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溶氧、温度等环境胁迫而产生应激反应,进而产生氨氮类化合物,使得虹鳟体内抗氧化平衡失衡,肌肉品质下降。并导致水产品的免疫能力下降。”该研究拟用Vc防护等技术手段,展开淡水鱼虾运输过程中环境应激对肌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为实际运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报告结束后,高志明教授、周梦舟经理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员工询问了关于水产运输的技术问题,汪兰研究员也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然后,周琦研究员做了题为“食用植物油风味的物质基础研究及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了围绕油料生产加工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结合“多产油、产好油、吃好油是当前油料产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实际。聚焦菜籽油、核桃油、茶籽油等在饮食消费中发挥着重要的风味属性物质。通过风味组学、分子感官科学研究思路,构建出主要植物油的风味数据库,进而明确不同植物油的关键风味物质基础、特征风味前体物及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关键风味的形成机制,以风味品质为导向筛选出新的原料品种风味标志物、更迭新的内源生香关键技术,为健康美味植物油的提质增效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报告结束后,高志明教授提了关于坚果油料香味物质是否有共性这一问题,周琦研究员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对于员工提出的问题,周琦研究员也一一解答。
最后,陈义杰副教授做了标题为“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在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应用广泛,通过学科交叉,采用合适生物方法可进一步阐明食品物性和生物活性分子机制这一背景下。陈义杰副教授采用氢—氘交换质谱技术,解析了蛋白在油水界面上“吸附—展开—重排”的物质基础。陈义杰副教授利用定量和结构质谱技术,从数量和蛋白分子结构角度阐明食品蛋白的界面特性形成分子机制。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机制问题模型化。因此,氢—氘交换质谱技术对蛋白界面性质的解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报告结束后,高志明教授、周梦舟教授以及周彬教授与陈义杰副教授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学术探讨。部分员工也与陈义杰副教授进行了交流,陈义杰副教授一一回答了员工们的提问。
最后,高志明主任总结了三位专家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水产运输、农产品加工以及蛋白质界面性质的技术问题都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在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中,大家受益匪浅,并希望未来能与这些专家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现场学术气氛活跃,员工们收获颇丰,三场精彩报告激发了大家的学术热情。